我们都知道质量部门是服务部门,对于公司来讲是负增值部门,所以在公司里处于相对比较尴尬的部门。怎么做质量管控才能有效,质量部门有哪些工作要做?小编在网上看到一位质量总监的质量管控总结,供大家参考!
质量总监语:在下拙见,只有所有管理者足够重视质量,全员参与管控质量,才能做出让顾客满意的产品。
在产品质量不尽人意的情况下,质量部责无旁贷;当产品质量相对稳定时,它又像可有可无的花瓶。除此之外,有些企业的质量部门由其它部门兼管,有些则是某一个领导兼管,发货与不发货、原材料是否接收、制程中出现不良时是否停线等质量事件,单是某位领导手一挥,桌一挥,就做出决策,这种质量管理几乎是等于零。
有效质量管理到底怎样?下面介绍一下本人作为公司品质经理时的一些主要品质控制情况,希望有多帮助。
01
最基础的质量检验
上任之后,他负责制定得到行业认可且准确无误的产品标准,同时也制定了全面的测量和试验设备操作规程,以及普通产品的来料、制程、半成品、成品和出货检验规程;特殊产品的各项检验规程若干。
成立品质部对QC,QA员工进行肯定,并通过在职培训考核,会前宣导,让品质员工了解检验规范及标准,能够准确无误地做出判断,执行每半年培训考试1次,合格者才能继续担任原来工作岗位,每季度现场考核1次,对QC认证过的产品重新确认,以证实误检,误判和漏检机率的存在,并在检验员绩效考核中加入该成绩。
品质部责无旁贷,必须开展岗位培训考核。
要求QC人员能对质量结果作出简要的分析说明,有QC报告给我不良现象出现后,我会询问对方:您觉得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一不良现象的出现,并且要同对方作必要的探讨分析。
02
加强公司各部门对过程质量的认识
一天有2次不定期地对车间各个工序进行访问,对已有的在生产中的产品工作过程进行观察,目的是减少工作中的失误和提高工作效率,过程不合理易导致质量不稳定,部门之间互相扯皮会影响到团体的配合,如果发现有不合理的程序,要及时征求管理层的意见和交流,并对工作过程进行整改。
观察全员的质量意识、是否负起应有的质量责任、是否按照流程进行作业、作业的好坏。发现问题,及时与管理层及部门负责人沟通、改善。引领和帮助各个部门制定具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绩效考核以增加全员质量意识。
03
实际运用人、机、料、法、环、测
① 生产人员(人)
经过行政部及车间的追踪调查确认:生产人员符合岗位技能要求,每名员工入职经过培训,考核合格,在车间实习合格,能胜任工作后,才能正常上岗。
品质部与技术部确认:特殊工序应明确规定特殊工序操作(熔炼,制粉,成型,烧结,电镀的过程)、操作人员及检验人员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考核合格者持证上岗。
操作人员能够严格按照公司制度、严格按照工艺文件进行作业,目前由车间主管、专职QC进行巡视以督促职工执行力的提高。
检验人员按照工艺规程及检验指导书的规定进行检查,并作好检查的原始记录,规定每道检查工序必须在每天下班前向电子档录入每道检查数据。
② 设备维护和保养(机)
制订了“设备管理办法等”,对设备购置,转让,维修,养护,检定都作了明确的规定。
新设备的试样跟踪采用新产品试样跟踪机制。
一季度一次由品质部主导,检查设备管理办法各项规定有无有效实施,检查项目有:设备台账、维修鉴定计划、维修记录等有无实施(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问一线操作人员何时何人曾对您所操纵的装备进行过修理或维护),查是否有相关记录。
③ 生产物料(料)
主要原材料,只能由已审核过合格供方提供。每年主导一次对主要原材料供应商的审查,这包括对供应商体系和产品的全面审核。
与采购部门协商后,要求采购订单除明确数量、重量、单价、交货日期等常规要求外,各项技术指标(磁性能的需要,大小,外观的需要等)都需要明示于采购订单,采购人员通过电子档录入技术指标进行共享,方便来料核实自己的物料是否满足采购订单的需求。
下道工序对上道工序进行监管,若该道工序没有发现上道工序存在不良的情况,则该道工序的不良品全部由下道工序承担,计入工序绩效考核。
各工序产品均须进行批次或者序列号的识别,以便于跟踪追溯并时刻查看标识单,跟踪卡的填写是否满足要求。
④ 作业方法(法)
对于已经判别出的关键工序,特殊工序以及一般工序分别设置质量控制点。
主要工序悬挂工艺规程或作业指导书,工艺文件对人员、工装、设备、操作方法、生产环境、过程参数等提出具体的技术要求;特殊工序在工艺规程中除了明确规定工艺参数以外,对工艺参数控制方法,样品制取方法,设备及环境条件也作了具体规定。
重要生产过程监控图监控方法找出可能存在的不良因素现在我所计量型使用x-R监控图,计数型使用不合格率P监控图。
⑤ 生产环境(环)
环境因素中温度,湿度和光线与生产技术文件相符,我司特殊工序环境要求是按照特殊作业规程进行,普通工序产品不需要温湿度,常温常湿均可。
保持生产环境的清洁,物料,工装和夹具的齐整有序,落实5S的有关要求,行政部每周组织有关部门对每个车间的每道工序进行非定期的5S实施检验,检验的结果要和车间及工序负责人的工作表现相联系。
⑥ 质量检查和反馈(测)
制定的检验规程包含检验项目、项目指标、检验方法、抽样方案、检验频次、仪器等要求。
各个生产环节的产品检验都是按照检验规程进行的,并进行记录。每个工序检验站都需要提交日报、周报和月报。日报需要在第二天的八点半之前提交,而周报则需要在星期一上午提交,月报则需要在次月的8号之前提交。
对不合格的产品进行管控,集中追踪返修和返工,并建立有返工和返修的产品追踪单。
检验现场:将待检品,合格品,返修品和废品单独放置在不同颜色的箱子中,并使用色标进行醒目标识,单独放置或者隔离放置。(白色是待检品、蓝色是合格品、黄色是返修品、红色是废品)。
特殊工序各类质量检验记录,理化分析报告和控制图表均须归档整理和保存,并在任何时候处于接受检验状态。
日常各工序发现异常及时汇报给品质部,能确认不良的原因,通知相关部门,马上纠正预防,如不能确认不良原因的小质量事故(质量损失小于5000元),电话或者邮件通知相关部门,或者与相关部门负责人碰头共同找出原因,及时纠正预防,大的质量事故(大量的报废、超过5000元的质量损失,以及客户的系统性投诉等问题),告知产线停止生产,品质部安排临时品质会,对会议内容进行记录和整理,对所形成决议进行跟进和核实,对处理结果报告总经理。
周报和月报根据各类质量缺陷归类,统计与分析,并通过周周会议和月度会议,对重大缺陷项目由品质部管理、各部门主管沟通协商,采取措施,必要时应进行工艺试验,取得成果后纳入工艺规程。
04
质量体系标准化
牵头负责公司质量体系文件的编制工作,审查工作,把如前所述的三点控制工作列入公司质量体系改进整体计划,并以已经制订的有关标准为依据,通过对工序质量进行调查分析,找出每道工序,每一个部门当前具体要求和体系要求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偏差,然后采取措施加以改进,使书写的内容与制作的内容保持一致,做到和记录相符,经过不断改进、不断循环,使整个质量体系不断完善。
负责系统每年的第三方外审和第二方顾客的审查工作,并牵头进行内部审查和管理评审工作,对三个环节的审查不一致的项目列入质量体系进行不断改进。
05
顾客服务
负责办理客户投诉、申诉,24小时答复客户,以电话交流、邮件往来和走访客户等形式就争议质量问题征求客户意见,形成共识。
质量是商品的命脉,也是企业竞争力之所在,因此每个承担质量控制的从业人员都有必要明确自身的职责和价值,更是不能亵渎自己手里的权力,把好质量关,把好职责关,您怎么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