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组长是企业最基层生产单位的管理者,同时也是距离普通职工最近的管理者,要使班组有活力,关键在于班组长。班组长是班组的核心,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作为一名班组长,需要具备思想过硬、专业优秀、品德高尚的基本素质,还要具备优秀的科学管理、协调沟通、指挥示教能力,才能完成安全生产任务。
一、班组长要具备四个能力:
1、科学管理能力。
班组是基层最小的团队,班组管理是一个群体性管理很强的工作。班组长需要熟悉掌握班组管理的基本含义、原则、理念和基本方法,才能科学有效管理好班组,使班组日常管理逐步走向标准化和规范化,保证安全生产不出现问题。
首先是源头设计,针对具体的工作任务和作业指令,科学分配班组成员工作任务;其次是过程控制,利用动态跟踪、督导检查等形式,对班组员工的工作进行有效调控;第三是实施目标管理,落实标准化作业程序,不断提升班组工作效率 。
班组长的科学管理能力,体现在一班工作的每一个生产环节,在整个班组生产过程中,班组长要详细观察、认真思考、冷静分析,判断问题要准确,处理问题要果断,工作程序要安全。因此班组长需要运用科学管理能力,构建日常工作事事有人管、人人管理事的良好机制。
2、协调沟通能力。
班组长的协调沟通是多方向全方位的,提高自身协调沟通能力,熟练运用各种协调沟通技巧,掌握处理事务的方式方法,是班组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班组长需要处理的事情错综复杂,有与上级领导的协调沟通,有班组长之间的协调沟通,还要与班组成员进行日常沟通和交流,这就需要班组长维护好与上级、其他班组之间的关系,保持与职工之间的密切联系,才能在工作中游刃有余。
班组长在日常工作中应该注意培养自己的协调沟通能力。比如有意识地进行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交流能力训练,再比如锻炼向上级表达观点、和同级交流信息、与班组员工培养感情的各种能力,为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打好基础。
3、业务能力。
对工作现场最了解的,最能及时发现安全生产事故隐患的是班组长,对隐患及时排除的也是班组长。所以,班组长业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班组的工作质量和管理水平。因此,班组长要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业务水平,全面了解所辖范围内的设备状况、生产工艺,带头学习业务,同时组织全班职工加强业务技能学习,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使班组职工整体素质大大提高。
4、指挥示教能力。
班组长要负责引导班组职工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树立团队的共同目标,提高班组成员素质;还要指挥生产,规范员工工作行为,督导员工遵章守纪,落实作业标准,这些都需要班组长具备指挥能力和示教能力。
班组长是生产第一线的指挥员,班组生产的一切活动,都是在班组长的统一安排下进行的。班组生产和管理的各个环节存在什么问题,需要怎样调整和解决,基本上都在班组长协调指挥下进行,拥有强大的现场指挥的能力,才能实现安全生产稳定。
班组长要负责职工队伍的素质建设。打造一支优秀的职工队伍,需要班组长兼任班组的教练员,在生产工作之余,以各种方式有计划、有步骤组织职工学文化、学技术、学管理和开展岗位练兵,同时还要做好职工思想教育,班组长的示教能力尤为重要。
二、班组长的角色认知与定位
1、班组长的角色认知与定位
人们常说:“人生就像一场戏。”而人生戏剧的情节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与每个人自己选取的角色有关。实际上,这个角色既是一线的领导者,又是一线的生产者。
特别是对具有服务功能的企业,每个班组长不仅要面对企业内部关系,还要面对企业外部关系。班组长处于各种关系的交汇点,其角色特点在于协调上下级之间、班组之间、班组成员之间的关系,化解矛盾,促进各方面关系的和谐。
桥梁:对上级领导来说,班组长是其命令决定的执行者,是领导和作业人员之间桥梁。
责任者:对企业来说,班组长是基层的管理员,是产量、质量、成本指标的最直接的责任者,是企业利润的创造者。
带头人:对作业员工来说,班组长是直接领导、作业指导和作业评价者,是作业人员的帮助者和支持者,是班组的主心骨、带头人。
同事:对其他班组长来说,班组长是同事,是协作者和竞争者。
助手:对中层管理人员来说,班组长是左右手。
2、班组长的使命
班组长的使命就是在生产现场组织创造利润的生产活动。班组长的使命通常包括:
提高产品质量:质量关系到市场和客户,班组长要领导员工为按时按量地生产高质量的产品而努力。
提高生产效率:在同样的条件下,通过不断地创新并挖掘生产潜力、改进操作和管理,生产出更多更好的高质量的产品。
降低成本:降低成本包括原材料的节省、能源的节约、人力成本的降低等等。
保证交期:严格按照生产计划执行,保证交期。
提高员工士气:通过早会的宣传教育,通过日常工作的指导、培训、激励,提高员工士气。
保证安全生产:有了安全不一定有了一切,但是没有安全就没有一切。坚持安全第一,防止工伤和重大事故,包括努力改进机械设备的安全性能,监督职工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办事等。
3、班组长的基本任务
班组长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和组织者,这是班组长的基本职责。
要敢于自主管理,不辜负上级领导的信任和职工群众的拥护,科学使用手中的安全生产管理权、工分分配权和班组事务决策权。
要勇于献计献策,对出台的规章制度,班组长要结合本班组实际及时提出切实的改进方案,切忌“会上不说、会后乱说”或“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班组长要精通业务。这要求班组长不仅要掌握本工种的技术操作规程及生产工艺流程,还要掌握所管辖的各工种、各岗位人员的操作规程。本班组员工上岗之前,班组长必须检查本班员工劳动保护用品配戴是否齐全,人员着装是否整齐。作业现场保护设施、保护装置经安全确认后,班组长才可安排员工上岗作业。
班组长要洞察民情。班组安全生产搞好了,安全管理才有保障。这就要求班组长不但要技高一筹,还要明察秋毫,及时掌握班组成员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开展班组的思想政治工作,理顺关系,合理分工,时刻把班组成员的冷暖挂在心上。
班组成员家中有大小事情要关心帮助,用情感式的管理方法去调动班组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班组的吸引力、凝聚力、战斗力。还要有娴熟的安全技能,以“技”服人,全面掌握设备结构、性能、工作原理,摸清设备运转的薄弱环节和故障规律,在“关键时刻露上一手”。
班组长定制度要务实管用。建立一套包括职能、岗位职责分工、工作流程以及班组工作标准的管理制度。同时,要确保编制的制度和标准是规范的,实施过程是可行的,叫班组成员认可,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整个管理制度体系的积极运作。
因此,建立的各项制度和标准,必须要仔细推敲、认真琢磨、尽量细化,符合科学原理,避免管理漏洞,具有可操作性。
同时,要把规范员工行为作为精细化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采取加强教育、潜移默化、循序渐进、持续推进等一系列有效手段,增强员工的规范意识,养成自觉遵纪守规的良好班风和习惯,从而形成覆盖全面、方便操作、易于判断、合法合规合理的制度。